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2018年以来,很多上市公司面临融资困境,甚至频繁出现流动性压力。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解决融资问题。在此背景下,决策层越来越重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随着今年2月14日再融资新规正式落地,为定增项目与机构资金的联手提供了政策指引。上市公司的定增融资需求在增加,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项目的意愿也在增强。
7月1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发布2020年6月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6.9万亿元,较今年5月底的17.64万亿元,减少0.74万亿元,环比下降4.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医保治理能力,深度净化制度运行环境,严守基金安全红线。
在经过此前的上涨后,6月份,国内债券市场经历了一轮大幅下跌,这也让多数债券型基金的表现令人失望。根据统计,在3000多只(各份额分开计算,下同)有可比数据的债券型基金中,6月份净值出现上涨的债基数量占比仅有23%,其中,剔除净值异动的债基后,仅有博时转债增强债券A是唯一一只单月净值涨幅超过8%的债基,另有26只债基涨幅超过5%,55只债基涨幅在5%-3%之间。
回顾刚刚过去的6月份,海外股票市场表现良好,美股市场走势先扬后抑,月初PMI与就业数据均超预期,在复工复产的乐观预期下,市场风险偏好抬升,美股前期表现积极,但随着美联储停止扩表,再加上二次疫情爆发风险骤升,股市上涨动能也显著减弱。
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至今已导致超过1000万人感染,夺去了近50万人的生命。我们沉痛哀悼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为在疫情中被夺走幸福的家庭感到惋惜。希望疫情能尽快结束,希望一切恢复正常。作为掌管着众多持有人家庭财富的基金经理,在整个疫情期间,希望用理性的力量,减少持有人的损失,用理性的力量,深入思考未来的投资方向和完善投资框架。
从申报到获批仅耗时一个多月,首批4只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就正式“落地”。6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富国、中欧、大成和万家4家基金公司旗下申报的创业板主题产品顺利获批。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快速推进的当下,公募基金也在通过自身的方式参与创业板主题投资。
今年以来新基金公司加速落地,一月之内已有两家由自然人持股设立的基金公司接连批复。此前,证监会在官网发布《关于核准设立尚正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复显示,尚正基金于6月16日获批设立。相比去年,今年个人系公募基金批复的速度明显加快。据证监会公示信息显示,目前仍有由自然人持股设立的基金公司等待批复,且已得到第一次反馈意见回复。
记者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了解到,近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牵头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与工商银行等7家银行签订合同,正式启动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确定第一个合作年度支小支农政策性担保贷款授信规模达1385亿元。
炎炎夏日,公募基金的“发行热”也不曾停歇,权益类爆款基金更是一只接着一只。6月18日,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混合、华泰柏瑞景气优选混合和招商创新成长混合3只大额募集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宣布成立。年内更是多达28只爆款产品相继成立。在业内人士看来,爆款基金出现的背后,离不开市场、行业、投资者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体现了管理人的品牌和渠道影响力。然而,基金成立后的投研风控和管理更加重要,核心还是要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
原油基金市场高溢价现象频发,多只原油基金同日发布风险提示。6月15日,包括南方原油、易方达原油、嘉实原油、国泰大宗商品在内的共四只原油主题基金纷纷发布份额风险溢价提示公告。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6月起,原油类基金发布溢价风险提示达40余次。
6月3日,首批6只可投向新三板精选层的公募基金(简称“新三板基金”)正式拿到中国证监会批复。在这6只首批新三板基金中,有5只已在6月10日同时发售,首募总规模上限为120亿元——一场创新产品的销售大战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