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发布半年度报告,作为子公司的华夏基金上半年财务数据也得以披露。上半年,华夏基金实现营业收入23.83亿元,净利润7.48亿元,分别较2019年上半年的19.12亿元和5.94亿元,增长24.63%和25.93%。
越来越多行业“大佬”转身投入个人系公募,近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核准设立百嘉基金,个人系公募基金又添一员。据统计,截至8月23日,年内已有5家个人系公募获批,专业人士“掌舵”基金公司渐成潮流。公开资料显示,百嘉基金两大股东为关林戈、詹松茂,是昔日公募行业知名“老将”,均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此同时,今年来,个人系公募审批速度加快,或有望超越2018年成为新的获批高峰年。有业内人士指出,个人系公募的增加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发展,但也会存在资本金有限等问题。
今年以来,爆款基金频现,截至8月19日,年内新成立基金共有936只,合计募集规模达到1.88万亿元,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其中,仅8月以来已有多只基金发行份额超百亿。
在今年权益类基金发行火热、规模大增的同时,货币基金却显得黯然失色,今年来,已有两只货币基金接连宣布清盘。其中,长江优享货币市场基金(以下简称“长江优享货币”)于8月19日发布公告称,已完成清算程序,成年内第一只完成清算的货币基金。公开数据显示,除发起式基金外,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市场仍有509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有业内人士表示,该现象或主要与投资者大量赎回有关,预估未来还会持续。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作为“第三方”主力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影响越来越大,但行业的“马太效应”也愈发明显。8月18日,广发基金发布公告称,暂停7家基金代销机构办理公司旗下基金的认购、申购等业务。而下半年以来,多家基金公司也已作出类似调整。有分析人士指出,多数被暂停销售合作业务的为中小型机构,或主要是由于代销实力不佳,且可能有潜在风险而被“抛弃”。
随着侧袋机制指引于8月1日生效,近期已有多只基金应监管要求在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中增添侧袋机制相关内容。8月18日,长城中债3-5年国开行债券指数基金(以下简称“长城中债指数”)修改基金合同及相关文件,主要针对侧袋机制相关内容增添细节,这也是新发基金首次围绕该内容修改已发布的基金合同。同日,也有大成尊享18个月定开混合、淳厚欣享一年持有混合、易方达磐固六个月持有混合发布基金合同,并在其中涵盖侧袋机制相关内容。有业内人士称,预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市场存量基金产品或批量修改合同。
随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即将于8月24日迎来首批上市企业,多家公募基金也在“摩拳擦掌”,蓄力待时。8月17日,博时、华安两家基金公司旗下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正式开售。至此,该类型新发产品增至10只,其中6只已先后成立,首募超过130亿元。而部分已成立的基金也迅速参与创业板注册制新股的初步询价,更有产品先后参与了16家企业的网下打新。
随着近年来股市火热,基金赚钱效应凸显,投资者“借基入市”的情绪也持续高涨,但部分投资者由于专业知识不足、投资行为短期化等原因,“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由此,基金投顾应运而生,获批开展业务的机构从最初的仅限于基金公司及子公司,到如今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银行和券商全面开花。截至8月16日,首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中的腾安基金以及蚂蚁基金已均在年内完成服务推出工作,两家互联网科技巨头旗下的基金投顾服务“一起投”和“帮你投”之间的比拼由此展开。那么,两款产品有何不同?又存在哪些优缺点?
随着上市公司的半年报陆续披露,作为子公司的基金公司上半年营收净利也随之浮出水面。8月12日晚间,国泰君安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作为子公司的华安基金2020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数据也被披露。数据显示,华安基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56亿元,净利润2.8亿元,均同比增长。同时,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华安基金的规模较上年末增长约444.6亿元。另外,华安基金旗下多数主动权益类产品业绩跑赢行业平均,但科创主题产品则表现不佳,明显跑输。有业内人士分析,是与该基金投资策略和业绩基准不同有关。
2019年7月获批,并自同年8月相继成立的首批6只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如今已运作近一年。作为应资管新规要求,采取了不同于传统货基估值方式的新产品,浮动净值型货基自成立之初就备受关注。然而,产品运作即将“满岁”之际,在发行时就“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再度延续,截至今年上半年末,6只产品整体规模腰斩,部分更缩水超八成。在分析人士看来,资管新规的推动,有望使得浮动净值型货基成为更多低风险投资者的选择,但未来该类产品的发展也仍需监管层、基金公司等多方的支持和努力。
在A股维持震荡向上走势,叠加公募基金赚钱效应突出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迎来大幅增长,爆款产品更是屡见不鲜。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8月10日,公募年内新发规模已达到1.78万亿元,再度刷新纪录。产品方面,首募规模超过50亿元的爆款产品数量达106只,累计募集近1万亿元。其中,数量上,权益类和固收类爆款几乎“平分秋色”,但规模方面,权益类产品仍为主力,占比超六成。
7月A股走势的火热,也带动了基金发行市场的大卖,单月新发规模高达5389.4亿元,超越2015年5月的前高点,创下新历史新高。然而,盛景过后,基金公司的新发节奏已有所放缓。据北京商报记者8月9日统计发现,未来一周开启募集的产品数量由2周前的58只变为12只,同时,新披露发行公告的数量也锐减。有业内人士指出,发行放缓或受监管层、基金公司、市场情绪等多方因素影响,但总体而言,此举有利于维护持有人的利益,也便于基金公司运作管理,实现规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