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金融" 一词被提及 22 次,较往年显著增加。这份报告不仅勾勒出货币政策、资本市场、风险防范等领域的改革路径,更释放出金融体系全面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为了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工作要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知识产权金融发展,加强对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的支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日前联合印发工作方案,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深圳市、宁波市等省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
3 月 5 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对试点政策予以优化完善。这一举措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实体经济的支持有着深远意义,其在多个关键方面明确了新的方向与思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在 2025 年全国两会隆重召开之际,一份关乎金融领域长远发展、意义深远的重磅文件 ——《关于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亮相。这一文件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犹如为两会期间金融议题的讨论注入了一针 “强心剂”,引发了代表们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
随着 2025 年全国两会的隆重拉开帷幕,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这场盛会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对国家发展的殷切期望,更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远的影响力,为世界提供了诸多值得关注与思考的 “中国答案”。
当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再次面对中外媒体时,民营经济议题如同一条金色丝线,将两会议程与市场脉搏紧密编织。这场被全球聚焦的年度盛会,正在演变为解码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逻辑的关键场域。从外交老将转型为政策阐释者的刘结一,其话语体系中的微妙转向,折射出新时代民营经济治理范式的深层变革。
工行的6万亿计划犹如投石问路,其价值不仅在于资金规模,更在于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范式。当国有大行从"资金提供者"蜕变为"价值共创者",这场始于信贷供给量变的改革,或将引发中国金融体系质变的链式反应。
2025 年 2 月 28 日,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这一会议的召开,彰显了国家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高度重视,也为后续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进指明了方向。
2025年,全球金融市场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剧烈的结构性变革: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地缘冲突催生区域金融割裂、数字资产监管框架加速成型。在此背景下,中国券商行业以中央汇金主导的“超级整合”为支点,开启了一场重塑全球金融版图的战略行动。
“中国银行业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 2005 年启航,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九届,历经岁月的沉淀与洗礼,已然成为中国金融界最具影响力的评选活动之一。
“2024 中国金融年度人物” 的获得者,不仅是中国金融业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紧密关联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向。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他们的卓越贡献,不仅推动了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更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