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提名鲍曼担任监管副主席,标志着美国金融监管政策的重大转向。这一决策既是共和党对民主党监管遗产的清算,也是总统大选前经济政策博弈的重要棋子。
美元走势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但人民币汇率的定价逻辑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当全球资本从 “美国例外论” 转向 “中国价值发现”,人民币汇率已不再是被动跟随美元波动的 “影子货币”,而是成为反映中国经济转型与全球资本再平衡的 “晴雨表”。
2025 年 3 月,全球金融市场见证了一场深刻的角色转换:花旗、汇丰等国际资管巨头集体下调美国股票评级,同时将中国股票调升至 “超配”。这场由 DeepSeek 技术突破与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资本流动转向,标志着 “美股例外论” 的终结与 “中国价值” 的重新发现。
2025 年全国两会闭幕后,中国证监会迅速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 "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 的战略部署。这一表态标志着资本市场在 "十四五" 收官与 "十五五" 开局的关键节点,正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开启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站在全球资本再平衡的十字路口,中国资产的估值重构绝非简单的均值回归。当制度创新遇上技术革命,当成本优势叠加生态价值,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孕育着独特的估值范式。
证监会提出的这五大措施,紧密围绕当前资本市场的关键问题,从市场稳定、支持创新、改革深化、对外开放、监管强化等多方面发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将为我国资本市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这场突围的本质,是银行业在数字经济时代重新定位自身价值的探索。正如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所言:“当利率降至无限接近资金成本时,银行卖的不再是钱,而是服务。” 中国金融网董事长何世红认为:“消费贷市场的终局,或许不是利率的归零,而是金融服务从交易型向价值型的进化。”
数据显示,人民币中间价虽下调 8 点至 7.1741,但市场实际成交价已形成 "中间价弱、市场价强" 的背离格局。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2025 年 3 月 10 日,北京金融界迎来历史性时刻——北京农商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组成的"金刚组合"正式缔结战略联盟。这三家总资产近10万亿元的市属金融机构,以差异化定位形成互补优势,通过战略协同构建金融生态圈,不仅为首都经济注入新动能,更开创了"一个城市三家法人银行深度合作"的全新模式。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银行业格局。2025 年,中国银行业迎来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年,科技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引擎。从监管政策到市场实践,从产品创新到服务模式,科技的烙印无处不在,成为贯穿全年发展的主基调。
在当今时代,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金融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金融行业的格局。全国两会期间,围绕金融促发展,尤其是激发科创活力的议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为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领域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在创新的驱动下不断破局前行,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货币政策宽松信号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深远,政府、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应对,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