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推进会,并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此次《意见》的发布,标志着金融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建设全面推进,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1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进行第四次报价,就在前一天,11月19日,央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部署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6家商业银行负责人出席。会议强调,要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推动金融机构真正参考LPR定价,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分析人士预计11月20日LPR利率将大概率出现调动,同时预计金融机构在未来会收到更多的窗口指导,货币到信贷的传导很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提升。
今日,中国经济网举办的“2019中国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广泛邀请金融行业相关部门、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总结经验、建言献策,助力我国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起草了《中国银保监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持续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推进简政放权,加强外资银行监管。
11月11日,央行官网公布了2019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数据显示,10月新增信贷、社融增量同比双双回落。受消费贷政策收紧影响,居民短期贷款同比下滑明显,叠加票据融资收缩等原因,信贷和社融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不过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因素扰动总量但结构在改善,居民中长贷的相对稳定和企业中长贷占比回升,说明融资结构整体相对良好。
在“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国际化等国家战略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通过走出去、跨国并购等方式,获取技术、市场和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可持续竞争能力。而人民币汇率、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等,与企业的跨境并购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前不久,中国外汇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资本项目开放没有时间表,会持续推进跨境贸易投资的自由和便利化,稳步推动资本项目开放。我们既要看到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机遇,也要关注相应的风险和政策方面的协调配合。其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近日,人民币汇率重返“6”时代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最近一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上涨近2%。人民币汇率上行短期内受到市场外部风险减弱的预期影响,从长期看,金融领域全方位的开放则为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撑。展望未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主旋律不会改变,伴随开放的持续推进和跨境资本流动的持续改善,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也将更加凸显。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数据无法篡改等特点,有助于建立点对点之间的信任,降低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比如,可以利用区块链鉴定艺术品的真伪,又比如在大众服务领域,数字版权、知识产权、各类证书都可以利用区块链建立全新的管理机制,提高公共服务领域的公平公正及透明度,等等。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近日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万亿元,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民营、小微企业等。
2008年,当3G网络进一步普及和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智能手机后,有识之士就预言今后不再需要银行卡,出门一部手机即可。今天,我们可能已经几年未到银行,ATM也不再需要,代之于扫码支付、面对面手机转账。一部手机在握,支付、转账、汇款、理财、小额贷款无所不能。随着5G通信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出现,更多新应用将不断被创造出来,也可能出现我们今天无法想像的突变型的商业模式,进一步对金融服务提出新的要求。5G技术将给银行变革带来更强劲的驱动,加快银行业进入4.0时代,不仅助力改造硬件核心系统,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银行业务发展,改变银行生态布局。下面就5G技术对银行转型带来的机遇和面对挑战的对策,谈几点个人认识。
10月28日,在首届“2019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组织机制、制度管理带来了深刻影响,加快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增长动能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未来金融生态变革大趋势的必然选择。”推动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是决定未来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内容根据盛松成在2018年5月接受《人民政协报》采访内容整理,经本人授权发布。去年,区块链概念曾因数字货币而火热一时,当时盛松成指出,区块链最重要的是实际应用的落地,如果区块链必须与虚拟货币联系在一起,那么区块链这种技术是没有前途的。重读此文,仍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