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信贷“放量”增长后,4月信贷增长虽略低于预期,但增速与历史平均水平持平。未来,货币政策仍将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部门融资需求有回落迹象。专家表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方向未变。若是外部冲击过大,货币政策依然会发挥逆周期调节的功能,不排除加大定向偏松调节力度的可能
定向降准直接针对县域金融体系,将明显增强服务县域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促进其降低融资成本,更好地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让小微企业能够“轻装上阵”。此次定向降准不仅是一次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更是着眼于建立服务小微企业的政策框架,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与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风险与金融相伴而生,随着我国金融业发展壮大,风险种类增多,复杂性增强,风险后果也更加严重,要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自2007年中行成立国内首家私人银行以来,该业务发展迅速。从各行年报披露出的数据来看,2018年,招行继续以2.04万亿元的规模稳坐头把交椅,规模均超过万亿级别的国有四大行紧随其后,中行反超工行位列次席,建行、农行分列第4、第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不断增强。
“宽信用”的效果正在持续显现。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5777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8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8万亿元。
中国建设银行携手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2019:守正创新 匠心致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虽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挑战增多,但国内居民的私人金融财富仍实现了8%的正增长。预测未来5年,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有望达到24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恢复到约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