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23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回顾了2023年一季度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运行以及全球银行业运行情况,展望了2023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共同发起,由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主持并负责实施,至今已连续开展十四年。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数字经济有望步入发展快车道,渐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触角”正向多地多场景延伸,促进数字场景与人民生活高度融合。
近日,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分析认为,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向好,但仍处于持续恢复态势,需要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为实体经济回暖提供更多助力。降准将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更好满足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在经济稳步回暖预期带动下,企业资金需求意愿也在加速提升。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近日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消费投诉情况通报显示,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2022年第四季度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69555件,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29981件,占投诉总量的43.1%;涉及个人贷款业务投诉28545件,占投诉总量的41.0%。此外,共接收并转送保险消费投诉22189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近年来,金融业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如何落实中央要求,进一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3月18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多位业内人士发表观点。
近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金融数据延续1月份的强劲态势,广义货币(M_2)增速保持高位,新增信贷继续放量再创新高,新增社会融资则实现超预期放量。这表明,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信贷供需两旺,宏观经济正在加快恢复。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进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现代金融的首要任务。如何提升金融服务,从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在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从而更好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证监会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统一负责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举措。
我国金融监管迎来重磅改革。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在党中央机构改革方面,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面,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诸多内容涉及金融机构的调整优化。
美国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以来,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不仅华尔街股市遭受重创,世界大宗商品市场也受到拖累,特别是极为敏感的原油市场上周出现大幅下挫,市场犹如惊弓之鸟,何时止跌回稳目前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