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被削弱,美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清算。”美国政治评论员法里德·扎卡里亚最近在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节目《法里德·扎卡里亚的环球公共广场》中说道。这句话是对华盛顿情绪的真实写照。针对美元的清算已经开始,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无处不在的紧张,西方媒体尤其明显。他们正忙得不亦乐乎,渲染一个金融“霸主”即将垮台的世界末日图景。类似的媒体声音愈演愈烈,原因在于“去美元化”将危及美国的新殖民主义及其所谓的“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在这种秩序下,美元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武器,用以对抗在全球地缘政治中不与西方结盟的国家。
一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4.7%,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投资较快增长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显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于当日开展17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0%。据统计,当日有1500亿元MLF到期,因此4月MLF将实现200亿元“小幅加量平价”续做。
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是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信托基金,既可以封闭运行,也可以上市交易流通。
证监会同意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30年期国债期货注册。同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3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及相关业务规则,以及《关于3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上市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首批三个3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将于4月21日(本周五)上市交易。
今年以来,不少地区宣布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社会保障项目水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点赞。民生保障水平的持续提升,背后是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持。在财政收支紧平衡之下,只有把民生资金花在关键处、花出最大效益,才能有效补齐民生短板,实实在在惠民生、暖民心。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再次超出市场预期,在总量与结构上均有亮点,尤其是前期“企业强、居民弱”的信贷格局在3月进一步优化,折射出随着宏观经济不断转好,居民就业和收入趋于稳定,信心和预期明显恢复,消费投资需求呈现回升态势。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赋能。近日,多家上市商业银行在2022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均提及“三农”领域的信贷资金投放情况。从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各商业银行聚焦乡村振兴薄弱环节和难点领域,持续加大中长期信贷资源投入,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发力点,今年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呈现“快马加鞭”势头。多地加强对专项债项目的超前谋划和靠前投资,持续发力稳投资、补短板、强弱项,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日本央行上周“换帅”,其超宽松货币政策走向受到关注。为避免冲击金融市场,日本近期在货币政策上持续释放谨慎稳定信号,但随着内外条件收紧,日本同时也需要为调整超宽松货币政策铺路,其中分寸并不好拿捏。
随着首批10家主板注册制企业上市鸣锣敲钟,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这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3.8%,比上季上升1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33.9%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64.6%认为“正常”,1.5%认为“偏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