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各方守望相助、积极协作。太平财险以中国太平集团新时代发展战略统领全局,从“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三个方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风险保障服务,与“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勠力同心战疫情。
近日,在中国人保集团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缪建民介绍了人保集团在2019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情况,主要包括:扎紧制度笼子,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乱象整治等。
一个月的风云突变之后,银保市场新单规模保费收入实现“大翻身”。4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得的一份同业交流数据显示,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3月,寿险公司的银保市场新单规模保费收入环比大增115%,其中,期缴业务规模更是环比增长188%。多位业内人士坦言,2、3月新单规模保费表现的巨大差异离不开疫情的影响,而在这一特殊的市场环境下,银保渠道的“开门红”有望延续至今年二季度。
4月10日,在国家税务总局组织播出的“税务讲堂·你来问我来答”节目中,税务总局社会保险费司副司长王发运详解了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有关热点问题。记者带你了解相关政策举措
受疫情影响,2月以来,人身险各险种业务几近收缩。然而与资本市场“休戚相关”的投连险业务却走出“逆势”行情,成为人身险公司业务中为数不多的正增长险种。4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人身险公司投连险累计独立账户新增交费60亿元,同比增长50%。
保险业“开门”未红,处罚先行。4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最新统计发现,2020年一季度银保监会、各级银保监局及分局对59家保险机构开出175张罚单,合计罚款2197.14万元,其中财险公司成为重灾区,共收79张罚单,占一季度罚单总数的45.14%。编制、提供虚假资料,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方式套取费用等现象层出不穷。但从整体上看,尽管今年一季度罚单数量和处罚金额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可监管检查覆盖面及处罚力度却空前,除了祭出撤销任职资格、暂停新业务等“大招”外,开年首张罚单338万元罚金创近两年新高。对此,分析人士指出,监管部门提高了违规经营被处罚的概率以及处罚的严格程度,对保险市场的各类违规行为有重要的威慑作用。
4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改写了此前在保证续保期间保险公司不能拒保或调价的规定,今后长期医疗保险费率可以适当调整了。当然,此次可调整费率的医疗险还限于采用自然费率定价的长期医疗保险,包括保险期为一年以上的医疗保险,以及保险期为一年但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医疗保险。尽管有待完善,长期医疗险改革毕竟由此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人保集团3月30日发布2019年业绩,中国人保寿险深入贯彻落实集团“3411工程”,公司2019年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取得新成效。
疫情持续蔓延之际,财险公司“开门红”走势备受市场关注。3月3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独家获悉的一组数据显示,1月89家财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仅同比增长4.5%,增速下滑明显。分公司来看,“老大哥”人保财险增长率不及行业均值,成为TOP10中唯一负增长险企;依险种而言,车险首月增长率及占比双双下滑,而健康险增速领跑,占比首超保证保险,成为财险公司第一大非车险种。但保费攀升的背后,不容忽视的是健康险承保利润率较低、承保亏损严重问题。困难重重,疫情之后,财险公司又将走向何方?
3月27日,中国人保(601319.SH)发布2019年业绩公告。2019年,中国人保实现净利润316.95亿元,同比增长62.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24.01亿元,同比增长66.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4%,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8.08亿元。
随着中国人保年报出炉,A股五大上市险企2019年成绩单正式揭晓。3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019年5家险企合计净利润同比大增超七成至2724亿元。究其原因,不仅源于减税政策的利好,在资本市场向好的背景下,权益投资收益更是“增色”不少。不过,净利润报喜的背后,寿险个险代理人增速不一、产能分化,财险“当家”险种车险增速接连下滑、占比下降等诸多问题浮出水面。另外,从行业数据看,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也给保险业2020年的经营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作为人身险重要销售渠道,电、网销在科技应用加码落地、行业转型保障业务及严监管大背景下,正在迎来重要的发展分水岭。3月2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披露报告显示,2019年度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规模触底反弹,实现规模保费1857.7亿元,同比增长55.7%。而另一边寿险电话营销规模保费却首次下滑,实现规模保费175.5亿元,同比下降17.8%。两渠道保费增长率缘何如此悬殊?疫情之下,未来电、网销两渠道前景又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