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保险业风险防范的“牛鼻子”,偿付能力监管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保险市场的神经,尤其是纲领性文件何时出炉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历经三年征求意见后,二修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版《意见稿》”)终于7月30日正式问世。从新版《意见稿》来看,“监管之手”正进一步加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刚性约束,拟以定性和定量两大角度完善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同时,强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的主体责任、完善偿付能力监管措施等。
7月2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太保在郑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河南省省长尹弘会见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一行,并出席签约仪式,副省长戴柏华与集团副总裁俞斌代表双方签署了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太保集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7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独家获悉,今年上半年,保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达到2249.83亿元,同比增长4.05%。其中,产险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预计利润总额分别为447.91亿元和68.15亿元,同比增长19.20%和33.09%;而人身险公司及再保险公司为1382.00亿元和30.90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0.86%、10.68%。
酝酿多时的财险业三年“小目标”终落地。7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获悉,近日银保监会下发《推动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从行业整体转型、保险服务能力增强、对外开放等五方面划定了财险业未来三年发展路线图。其中更是圈定了线上化率等硬性指标,还为三年后的行业成绩拉出了“及格线”。
7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独家获得银保监会文件《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有关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调整优化考核绩效、切实加强手续费管理、科学强化准备金管理、提升车险服务水平以及持续保持监管高压态势方面对各地银保监局和财险公司提出了市场规范方面的要求。
2020年7月22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与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联合主办的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
《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下发后,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此次车险综合改革明确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主要目标。
继2月以财险公司产品打“头阵”,探路属地监管后,保险主体终于迎来属地监管改革。7月21日,银保监会下发《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监管主体职责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划分了银保监会直接监管和银保监局属地监管两类财险、再保险公司,并进一步厘清了银保监会和属地银保监局之间的监管职责分工。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改革优化了监管的资源配置、降低了监管的中间成本,使得监管过程更加有效率和针对性。
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提升为最高可达上季末总资产的45%,将为A股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保险资金在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更多资本性资金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稳定资本市场。投资比例提高,对保险机构来说意味着有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但风险也将前所未有,因而对监管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也是一种考验
日前,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进一步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引导保险资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积极发挥保险机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记者16日从银保监会获悉,当前保险业风险总体可控,人身险业、财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稳定,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截至14日晚间,A股5家上市保险公司上半年保费数据全部出炉。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2万亿元,同比增长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