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35407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医保、城乡居民住院费用报销水平提高到60%以上。
去年初海航集团打包出售金融资产的消息一出,“海航”烙印颇深的渤海人寿何去何从便备受市场关注。一周前,该公司董事长人选悄然生变,天津国资背景的吕英博被任命为新一任董事长后,国资“接盘”渤海人寿便被市场人士预计为大概率事件。6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独家获悉,渤海人寿股权变更或将在近期“靴子落地”。同时,海航系原董事长闻安民拟任总经理,目前已报监管审批。
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友邦”)已取得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将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友邦人寿”)。友邦人寿将落户上海, 这也是在中国内地首家获得设立批复的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友邦人寿将着手申请在中国内地其他区域设立新的分支机构。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也改变了许多家庭的正常生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家庭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健康风险和财务风险,家庭的风险防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沪伦通第二单来了。伦敦时间6月17日上午9时,中国太保沪伦通全球存托凭证(GDR)于伦敦证券交易所沪伦通板块正式挂牌交易,发行定价为17.6美元。至此,中国太保成为第一家在上海、香港、伦敦三地上市的中国险企。
近年来,健康险业务迅速发展,在人身险中的占比持续提升。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催生了民众对健康保险的需求,健康险市场发展空间愈发广大。
近年来,以“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代理退保”为主要形式的“恶意投诉”问题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背后甚至形成了“黑色产业链”,严重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随着中国平安前5月保费收入数据的出炉,A股五大上市险企5月负债端“成绩单”正式揭晓。6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经过一季度的低谷期后,延续4月回暖之势,5月单月五大保险巨头实现保费收入1730.43亿元,同比增长11.59%。其中,车险业务占比也现反弹,5月,人保财险、平安财险的车险保费收入占比创年内新高。
6月11日,中再集团旗下中再产险在上海举行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创新发展研讨会。该实验室的设立是中再产险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促进行业科技能力提升的重要实践,是中再产险构建再保险特色生态圈的关键内容,标志着中再产险率先布局科技在保险领域的前沿应用,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再保险中心的建设,在再保险领域建设跨上新的台阶。
5年近900次飞机延误,涉嫌累计骗取保险理赔金300余万元,近日一则关于某女子利用航班延误实施骗保的案件引发关注,而作为“作案工具”的航延险也被再次推上风口浪尖。事实上,近年来,航延险骗保的情况并不鲜见,市场关于航延险存在的必要性及是否具有浓厚的博彩性质等争论不绝于耳,同时,保险公司风控不严等问题也浮出水面。而在这背后,不能忽视的还有中小险企在整体综合成本率高企的背景下,发展航延险话语权不足,“亡羊”难“补牢”的现状。
昨日晚间,中国太保(601601.SH)发布公告,公司已于伦敦时间6月10日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正式刊发《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的意向确认函》,公司宣布意向发行不超过1.13亿份的GDR,其中每份GDR代表5股公司A股股票。
近日,中国人寿发布《关于服务“六稳”、“六保”大局的工作方案》,立足国有金融保险集团职责,以稳中求进、前瞻谋划、综合施策为原则,一揽子推出26条重点举措,并分别列明责任单位和责任部门,进一步引导中国人寿全系统200多万名干部员工和销售人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