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险企三季报披露完毕,保险行业今年的投资业绩也浮出水面。从已经公布的数据上看,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年化净投资收益均超过了4%,大部分险企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在5%到6%之间。
中国银保监会再次对“代理退保”风险公开提示。此前,据不完全统计,银保监会和各地监管机构针对“代理退保”相关风险的提示已经超过50次之多。显然,“代理退保”已经成为危害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巨大隐患。
2021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4.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0%。其中,产险公司总资产2.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9%;人身险公司总资产2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8%;再保险公司总资产6502亿元,较年初增长31.2%;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964亿元,较年初增长26.8%。
截至昨日晚间,A股五大上市保险公司2021年1-10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已全部出炉。今年前10个月,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1731.52亿元,同比微降0.93%。
中国平安(601318.SH)今日晚间发布公告称,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公司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419.26亿元,同比下降5.4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饲养宠物成为很多人的爱好。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2020年宠物行业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未来3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保持在14.2%,到2023年该市场或将达到4456亿元。
相较以往,保险业2022年“开门红”来得稍晚一些。按照惯例,往年进入11月便是各家险企“开门红”同台竞技的重要阶段,但是今年多家险企都推迟了“开门红”的时间。目前,只有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几家公司推出了相关产品。作为保险公司每年的重头戏,“开门红”一直是保险公司完成全年保费目标的关键时期,但是随着监管趋严,近两年“开门红”逐渐降温,接下来保险公司将如何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过包装,普通的意外险、医疗险变成保护年轻人和小朋友的“钢铁侠”。然而,细读这些产品条款不难发现,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保障责任都没有明显提升,甚至有可能只是旧产品换了新马甲。
天茂集团(000627.SZ)今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295.34亿元。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用于保障公民在患有疾病时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医保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行关系着公民的切身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本医保制度已覆盖全民,为更好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保障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中国核保险共同体年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银保监会、中国核共体29家成员公司的6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在年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国核保险共同体“十三五”期间的工作进行总结,确定了中国核共体“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
中国人保(601319.SH)今日晚间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第三季度,中国人保实现营业收入1389.85亿元,同比下降2.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91亿元,同比下降36.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27亿元,同比下降37.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较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