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明显进入了新一轮的动荡调整阶段。贸易摩擦、投资限制、技术壁垒、金融博弈乱象丛生,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形容并不为过。
8月21日消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19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在北京、香港两地连线举行。邮储银行董事长张金良,副行长张学文,监事长陈跃军,副行长姚红、曲家文、徐学明、邵智宝以及董事会秘书杜春野出席发布会。
8月21日,中国银行发布2019年二季度跨境人民币指数(CRI)。二季度CRI指数为302,较一季度上升6点。
今天我想讲一下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实践,就是DC/EP。从2014年到现在,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当时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比如说,为什么要在电子支付已经这么发达的情况下,还要发行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再比如,该采取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是采取区块链还是采取集中账户体系?付息不付息、组织架构如何安排等等。2018年开始,做相关系统开发,现在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用市场化改革的办法,把前期降低的市场利率传导成为降低实体经济信贷利率,既符合客观需求,也符合国际货币政策变化的总体趋势,有利于降低企业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改革完善LPR是利率“两轨并一轨”工作的重要一步,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环,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此次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新的LPR成为贷款定价的锚,对我国金融市场有着重大和深远影响,但这只是利率并轨工作的第一步。
8月16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核心内容包含两点:一是增设LPR5年期以上品种,二是将LPR定价机制确定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的方式。
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标志着金融工作的重心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向供给的优化重组与提质增效,意味着面对不断升级的实体经济供需体系,金融体系需要更加“适配”。
8月6日,美财政部在美总统特朗普的要求下,对中国贴上“汇率操纵”的标签,引发各方震惊和热议。认定中国“汇率操纵”既违背经济学基本常识和国际社会的共识,也不符合美国自身法律设定的量化衡量指标,严重破坏了国际规则。我们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组织对“汇率操纵”认定的普遍做法进行了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8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虽然人民币对美元走贬,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仍保持稳定。
美国财政部在北京时间8月6日凌晨发布声明,决定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对此,专家认为,中国坚持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不存在“汇率操纵”的问题。中国不搞竞争性贬值,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也不会将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扰动。
美联储时隔十年再次宣布降息,中国货币政策是否会跟进成为市场关注焦点。7月31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2%至2.25%的水平,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20余家央行已进入降息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