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范式之一,是一种启示性导向,如全国各地经济社会都象浙江这样高质量发展,中国整体上的经济发展总量将会增加好几倍,均衡性也将更好,共同富裕的目标亦在于此。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对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亦具有世界性的借鉴意义。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近期发布的《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中国财产保险行业的未来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方案旨在保持财险业平稳增长,提升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与综合实力,构建结构合理、治理良好、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本文将详尽分析该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预期目标及实施措施,并探讨其对财险行业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国际金融论坛上对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分析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2024年9月30日,北京农商银行发布了三季度财务报告。中国金融网将对报告中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及未来展望。通过对规模、结构、盈利、风险等方面的评估,可以更好地理解北京农商银行在当前经济环境中的表现和发展潜力。
农村中小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支农支小的主力军,也是联系广大农民的主要金融纽带。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普惠金融政策的大幅激励,各银行机构扎堆将目标瞄准了农村市场,大型商业银行纷纷下沉乡村“掐尖”优质客户,村镇银行紧追不舍“补漏”草根客户,银行业竞争大有“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之势。加之利率市场化推进、金融数字化浪潮的涌动,农商银行同样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不利经营态势。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避险资产,其需求和供给状况备受关注。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GC)在7月30日发布的《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2024年上半年全球黄金需求达到了2441.3吨,同比小幅增长1.3%。这一增长主要受到全球央行购金的推动,央行在上半年购入黄金483吨,同比增幅达5%。
为追踪金融业不断做深做细五篇大文章前沿,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未来金融研究院特别邀请了青岛学界、金融及文学界的著名学者专家,近日莅临青岛聚量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进行了一场做好“五篇大文章”暨金融非虚构写作现场研学。
近年来,中国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据统计,截至6月21日,短短7天时间,已有至少40家农村中小银行被吸收合并或解散。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金融业的整合趋势,也揭示了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迫切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外汇交易中心加强货币、债券市场建设,稳步扩大银行间外汇市场规模,推进银行间利率、外汇、信用等衍生品市场发展,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在上海设立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公司等机构,促使全国金融要素市场进一步向上海集聚。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市场化原则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发展和有效衔接,系统性提升金融体系管理防范气候风险的能力。
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创新发展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激活西部产业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