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是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2025年金融监管工作怎么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2日召开的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明确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等六大监管重点任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的决定,自 2025 年 1 月 13 日起,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 1.5 上调至 1.75。这一调整并非偶然,在 2020 年 3 月,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该参数曾从 1 上调至 1.25;2022 年 10 月,为应对人民币贬值压力,参数从 1 上调至 1.25;2023 年 7 月,参数从 1.25 上调至 1.5。
2025 年 1 月 10 日,保险行业迎来重磅消息,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等头部险企纷纷发布公告,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中国人寿表示维持目前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 2.5%、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 2.0%、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 1.5% 不变。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也紧随其后,做出了相同的利率维持声明,工银安盛人寿同样如此。
在 1 月 10 日国新办举办的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 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2025 年的 2 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启动相关发行工作。这一举措是财政部近年来实施的力度最大的一揽子化债方案中的重要部分,该方案合计安排 12 万亿元政策资金。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时期,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北京召开的专题座谈会备受瞩目。此次座谈会不仅汇聚了专家学者、媒体负责人、上市公司以及内外资机构代表等各方力量,更是为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积极作用愈发凸显。2025 年,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 “力度、效率、时机” 三个关键方面,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2025 年 1 月 9 日,中国人民银行一则在香港发行 600 亿元离岸人民币央行票据的公告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此次发行规模创下历史最大单次发行规模,远超以往 100 亿元至 200 亿元的常规水平,这一数据的巨大突破,无疑是央行向市场发出的最强烈的稳汇率信号。
未来,养老金融支持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的发力方向清晰可见。在政策层面,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政策是关键。针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特点,制定差别化信贷政策,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延长贷款期限,提高贷款额度,能够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与运营的资金需求。
近年来,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持。
2025 年 1 月 8 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同时发出重要声音,展现了央行对金融领域多方面工作的全面布局与积极推动,为新一年的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全球金融市场风云变幻的舞台上,我国央行的一项举措正悄然引发广泛关注 —— 连续三年增持黄金,这宛如一颗投入经济浪潮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与市场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