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感慨,促消费难,主要因为大家兜里没有钱。可各地银行统计的居民存款储蓄仍在节节攀升,看来促消费并不是有钱没钱这么简单,关键是消费供给侧有多少打动人心的新场景,消费环境距离让各方中意放心还有多远。
今年以来,夜经济在国内各大城市闪亮起来,更有沈阳这样的城市把助推夜经济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高度,集合八方力量,使出十八般武艺去托举、呵护。这么做有没有效果?是不是小题大做?
就拿夜市来说,经营的多是小商小贩小摊小吃,可能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没法和大项目相提并论。但这没算上带动实体经济和夜消费的间接账,没算上文体旅融合的升级账,更没算上灵活就业和低成本创业的民生账。有多少夜市激活了夜商圈,引入了首店经济,发展成为24小时经济。以小摊小铺的小切口,带动线下实体店突围,恢复并丰富消费场景,拉动实体业态繁荣复苏,夜市的撬动作用岂能小看?
夜经济不仅有夜市,经过文化的浸润,夜消费已升级为“食、游、购、娱、体、展、演”多元融合的全时、全域、全景的风华“夜宴”。夜经济与夜文化共同丰富了夜生活,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温度计”,大大延展了城市消费等时空和内容,成为快速增长的热经济。
抓住消费者的心还在于十八般武艺全方位供给。商务部一份关于城市居民消费习惯的调查报告显示,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95后”年轻人是夜间消费的主力人群。当下具有时尚元素的沉浸式消费体验,融入以VR、AR为代表的虚拟现实技术、光影技术、数字技术,这些创新业态攒足了消费人气。
别的不说,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使出再多的本事都值得。(本文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