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沪生
资管新规落地,面对公募基金在短期理财市场的积极开拓,银行表现得相当被动,净值化转型虽有所提速,但在短久期产品方面,银行产品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不能期限错配,银行只有延长理财产品的期限才能配置到长期限和收益较高的资产。业内人士介绍,公募短期理财基金的问世正是瞄准了银行理财期限30天以下产品的空白,现在基金更愿意选择久期较长的产品。
根据Wind数据,截至7月7日,商业银行正在发售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有254只,平均久期189天,久期在180天以下的占60%,而久期在90天以下的理财产品只有61只。即将发行的17只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久期在180天以上的更是超过一半。
华东一家城商行人士指出,该行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久期大多在180天左右。“这是资金属性决定的,要让原本偏好保本理财的投资者适应银行理财的转型,当然收益率是最重要的指标,只有拉长久期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数据显示,对比上述254只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打出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来看,运作周期越长的产品能够获得的收益区间也越高。60天以下的理财产品收益区间在2%~8%,波动幅度非常大,而久期在180天以上的理财产品收益区间相当稳定,普遍在4.5%以上。
沪上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指出,优质标的都在银行的手中,银行在固定收益投资上有着其他资管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更大,不仅有信贷资产等标的,有些银行理财产品还可以投资股票和基金,这些都是公募短期理财产品无法直接参与的。
目前阻碍银行净值化发展的还是产品的存续问题,资管新规将产品的过度期延长至2020年,不少银行首先考虑的仍是老产品的存续。根据中国理财网统计,今年5月面向一般个人客户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有186款净值型理财产品正在募集或存续,而1~4月的数量分别为118款、84款、160款、126款。
统计显示,5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12097款,较4月份增加1248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4.82%,平均期限为186天,较4月份缩短3天。
可以看到,无论是总产品数量还是净值化产品的转型都在缓慢增加。实际上,从去年开始,银行理财产品转型便已有所动作。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2017年银行理财综合能力评价报告显示,581家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净值化产品占比明显提高,金融同业类产品占比下降。
不少上市银行年报也凸显了这一现象,招商银行2017年末净值型产品余额1.66万亿元,较前一年增长5.5%,占理财产品余额的比重为75.81%,较上年增加了2.93个百分点。
上述银行系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指出,银行并非不愿意转型,只是脚步迈得比较慢,这也给了基金公司发力短期理财产品的机会,预计银行会在一两年后才真正杀入短期理财市场。“目前对银行净值型产品的具体细节仍未明确,等银行理财产品真正不再投资非标项目后,或许才跟公募短期理财产品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