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看中国|微摄大型图片报告之十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余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重要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来,“两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变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不断推进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正生动绘出美丽中国、幸福家园的模样。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微摄直击2022北京冬奥会(21) 距北京冬奥会344天 2021年2月25日,距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344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23日主持召开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韩正强调,要严格开展低碳管理,努力实现冬奥会碳排放全部中和的目标。新华社记者张领摄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 2月24日10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1次飞行。
建党百年看中国|微摄大型图片报告之十 全球首台核电机组运行 中核集团2021年1月30日宣布,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已完成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投入商业运行。这是2021年1月27日在福建省福清市拍摄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核电机组外景(无人机照片)。中国以一系列创新成就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建党百年看中国|微摄大型图片报告之九 珠峰高程测量震惊世界 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向世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雪面高程为8848.86米。这是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2020年5月27日摄)。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中国以一系列创新成就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摄
建党百年看中国|微摄大型图片报告之八 中国天河高性能计算机 这是2020年11月2日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拍摄的天河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依托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见证着我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创新的种子已经播撒,创新的激情正在升腾,创新的中国风华正茂。新华社发(赵子硕 摄)
微摄直击2022北京冬奥会(20) 距北京冬奥会345天 2021年2月24日,距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345天。 因疫情一再推迟的“相约北京”测试活动,终于在北京冬奥会之前的最后一个雪季举行了。2月23日,受冷空气影响,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出现降雪天气。雪后的金山岭长城银装素裹,美如画卷。 新华社发(王立群摄)
看“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几个坐诊瞬间 2月23日,张伯礼(右一)询问患者病情。 当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来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坐诊,几个小时不停地为患者把脉、问诊、开药…… 年过七旬的张伯礼仍十分忙碌,他的时间几乎被科研、教学、会议和管理工作占满,但心系患者的他,只要人在天津,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到医院坐诊。
2021年2月23日,距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还有346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22日到北京市海淀区首都体育馆、延庆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调研。孙春兰要求各地抓住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快冰雪运动普及。图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办公区总部。何世红 摄
2月22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这是习近平等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之旅 2020年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从“嫦娥”探月到“长五”飞天,从“蛟龙”入海到航母入列,从北斗组网到5G商用,从随处可见的“扫一扫”到层出不穷的“无人”“共享”……中国以一系列创新成就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首飞 2020年7月26日,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依托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见证着我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创新的种子已经播撒,创新的激情正在升腾,创新的中国风华正茂。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