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终,一些人开始考虑换工作,代缴社保、公积金提取等中介也活跃起来。“每月只需几十元代理费,社保缴纳就不用再操心!”类似的营销在互联网上屡见不鲜。这些中介代理服务看似省心方便,但其中也隐藏着不小风险。中介公司跑路、档案丢失等问题时有发生,缴纳者信息也有可能被泄露,甚至遭遇诈骗,造成财产损失。因此,要谨防其中的陷阱。
总体来看,三个示范条款从结构上较为相似,均按照合同构成、合同成立与生效、犹豫期、保险期间、保险责任等顺序清晰展开。从内容上看,对于“医疗机构”“转换年金权益”等名词进行了统一和规范。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向社会发布2020年度交强险经营情况。2020年保险行业主动作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落地,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交强险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扩大保障范围同时,创新服务机制,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当下,养老保险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现实需求,规范养老服务,防范行业风险自然也同步成为监管的重要内容。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将对推动养老保险公司和养老金管理公司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更好服务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产生重要的作用。
2021年6月至11月,中国银保监会对43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评估(以下简称SARMRA评估)。SARMRA评估是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第二支柱的重要内容,也是第一支柱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必备要素,在强化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引导激励保险公司持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发布2021年上半年保险服务质量指数。2021年上半年财产保险(车险业务)行业指数为85.14,人身保险(寿险、意外险、健康险业务)行业指数为86.14。这是国内首次由独立第三方机构发布保险服务质量指数。
近年来,中国银保监会推动保险业充分发挥风险保障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供给进一步丰富,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2021年1-10月,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91万亿元,同比增长3.2%;提供保险金额9411.43万亿元,同比增长29.26%;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6.52%。提供保险金额同比增速为保费收入同比增速的近10倍,各项赔付支出同比增速为保费收入同比增速的5倍以上,保险保障功能更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获得感大大提升。
中国银保监会继续将保护消费者权益作为首要目标,推动交强险提高保障水平、发挥风险管理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险机构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开展保险机构独立董事人才库建设及管理。独立董事人才库是独立董事推荐选任、履职评价、奖惩声誉、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的平台。保险机构可以从独立董事人才库或其他渠道选聘独立董事。”
中国再保险(1508.HK)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经由公司营运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所获得的原保费收入总额约为396.25亿元,同比下降11.14%。
《通知》共三条,第一条大幅取消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准入限制,不再要求股东经营年限、总资产等条件。第二条进一步降低外资保险中介机构的准入门槛,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境内外资保险集团公司投资设立的保险中介机构经营相关保险中介业务。第三条是保险中介机构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适用“先照后证”政策的相关规定。这意味着构成保险市场主体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保险中介市场将洞开大门引入更多强劲的国际对手。
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关于明确保险中介市场对外开放有关措施的通知》,放宽了外资保险中介机构准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