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超额储蓄”引发较多讨论。超额储蓄,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往年,2022年的居民新增存款明显较多。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这与2021年全年的水平相比,多增7.94万亿元。
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作为大件耐用消费品,汽车不仅走入千家万户,而且从产业链看,汽车产业价值链已从单一的汽车销售延伸至售后用车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从贷款购车到车辆保险,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金融机构能否根据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变化,开发出丰富对路的金融产品,对于支持汽车产业发展,拉动汽车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近期,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均表示,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近期,与“安居”密切相关的房贷利率政策又有了新变化。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若某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连续3个月环比、同比均下降,该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的首套房利率政策下限。
房地产与金融的正常循环,事关国民经济健康运行。近期多家金融管理部门表示,力促金融与房地产正常循环。要务必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满足房地产市场的合理融资需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度型开放、营商环境改善、结构调整优化,也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
发达经济体央行的货币政策成为左右全球经济形势的关键变量。面对高通胀带来的持续刺痛,过去一年中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变化之剧烈近数十年罕见。
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初的信贷投放情况如何、支持力度大不大,影响着市场的情绪,也关系着人们的预期。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近期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提出,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中国银保监会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其中,将积极稳妥推进城商行、农信社风险化解,稳步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与此同时,鼓励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银联国际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境外新增发行银联卡逾2500万张,境外银联卡累计发行规模突破2亿张。这些卡片可在全球银联受理网络中便捷使用,其中包括3800万家境外商户。
A股市场融资结构正不断优化。数据显示,2022年沪深两市共有341家企业首发上市,融资额创历史新高,其中科创板、创业板成为IPO的主力军,融资额分别达2520.44亿元、1796.36亿元。这既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反映,也是资本市场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民营房企债券487.2亿元,同比增长24.4%;支持民营房企注册1415亿元,同比增长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