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3月26日晚间公布了2020年度经营业绩。2020年建设银行集团资产总额28.1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60%。归属于建行股东净利润2,710.50亿元,增长1.62%;利息净收入5,759.09亿元, 增长7.23%; 净利息收益率2.19%, 同比下降13个基点。平均资产回报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2%和12.12%。
多年以来,监管部门一直打击、整顿中介的违规行为,但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旧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中介有天然的逐利驱动外,银行放贷有指标、楼市投机有需求、监管存在难题等均是不良中介“春风吹又生”的土壤。斩断乱象背后的利益链显得尤为迫切。
中国工商银行今日公布2020年度报告。截至2020年末,工商银行总资产突破33万亿元人民币。境内人民币存款增加2.4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年清收处置不良贷款2176亿元,比上年增加289亿元。品牌价值727.88亿美元。
为促进商业银行提升负债质量管理水平,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银保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方面是中央三令五申禁止、隔三差五严查,另一方面是银行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从严。如此严厉的监管下,这一问题为何屡禁不止?信贷资金到底钻了哪些空子流入楼市?谁是背后推手?“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追踪。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预期管理科学有效,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42.4%,比上季上升8.8个百分点。其中,有71.5%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比上季增加8.9个百分点;有21.8%的银行家认为“偏冷”,比上季减少13.3个百分点。对下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48.3%,高于本季5.9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50亿元6个月期人民币央行票据,中标利率为2.60%。此次发行受到境外投资者广泛欢迎,包括美、欧、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央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踊跃参与认购,投标总量约250亿元,达到发行量的5倍,表明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有较强吸引力,也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校园贷风险防范有关情况。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表示,坚决抵制不良校园贷行为。严防死守不良校园贷是维护大学生权益的关键手段。高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严防不良校园贷校内宣传和放贷,积极发动教职工和学生提供线索,举报开展不良校园贷的组织和个人。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1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电视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求。会议充分肯定2020年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桂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监管要求——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在审慎监管前提下有序推进金融创新,健全风险全覆盖监管框架,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
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精神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分析研究信贷形势,部署推进下一阶段优化信贷结构工作。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会议并讲话,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主持会议,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