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各领域的跨界融合成为推动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5 年 1 月 26 日,金融摄影联盟在北京盛大成立,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金融与摄影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正式开启了深度融合的全新征...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金融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与调整。全球央行纷纷转向黄金作为避风港,美国多个州也相继宣布黄金为货币,叫停美元的唯一性,这一系列现象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经济、政治因素,深刻影...
在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幻中,金融街于 2024 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2025 年 1 月 23 日发布的 2024 年度业绩预告,如同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这家企业在过去一年的艰难处境。
“缺信用”“缺信息”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加强金融法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基础作用?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湖北调查发现,通过抢抓政策机遇,积极搭建企业征信平台等措施,当地探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同时加大企业信用培育和信用修复力度,构建投放配套新机制,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为防范“大而不能倒”,系统重要性银行相关的政策接连出台。继2020年12月《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发布后,其附加监管细则于近日正式出炉。同时出炉的还有我国首批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以及随后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被称为中国版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
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
在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人选即将出台之际,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束后按部就班地宣布开始缩减购债,而在经济大幅下滑和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鹰派式微的局面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淡化了即将转向加息的前景,罕见地直言,加息不是时候。
美联储3日宣布缩小购债规模,但未释放更多鹰派信号。在多个利好数据提振下,纽约股市三大股指3日继续走高,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创收盘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金融机构密切配合,在上海、广东等地破获多起涉及多省份的信用卡反催收、“羊毛党”套取银行积分、“代理退保”诈骗等金融“黑产”案件。
多家上市银行近日公布的2021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正在加码。如邮储银行三季报显示,该行以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不断健全专业化为农服务体系,打造“三农”综合服务生态圈。截至9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1.58万亿元,本年新增1661.33亿元,增量超过去年全年;上海农商银行三季报显示,该行涉农贷款余额661.91亿元,政策性农业担保累计发放贷款在上海市场占比达54%。
跨境资金有序平稳流动,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汇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先后实行大规模量化宽松,全球跨境资本流动不断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
作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情况一直广受社会关注。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各地已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8986亿元,其中专项债券22167亿元。地方债发行节奏加快、投向领域进一步优化,有助于稳投资、稳增长、补短板,为对冲疫情影响、促进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保障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充足的损失吸收和资本重组能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财政部制定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国务院同意,现正式发布。
当前,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放松调控”的猜测,主要诱因有二。一是个别房企的风险事件引发连锁反应,监管部门对此频频发声;二是有市场监测机构发现,今年10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首次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