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各领域的跨界融合成为推动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5 年 1 月 26 日,金融摄影联盟在北京盛大成立,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金融与摄影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正式开启了深度融合的全新征...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金融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与调整。全球央行纷纷转向黄金作为避风港,美国多个州也相继宣布黄金为货币,叫停美元的唯一性,这一系列现象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经济、政治因素,深刻影...
在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幻中,金融街于 2024 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2025 年 1 月 23 日发布的 2024 年度业绩预告,如同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这家企业在过去一年的艰难处境。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努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时观察之四十五 银行要支持绿色低碳转型 12月23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召开辖内主要银行信贷工作会议,就推动落实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政策进行再部署。会议要求,各银行要将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碳减排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两项政策工具落地作为重要抓手,加快项目储备和对接,全力推进。中国金融网影像中心图
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时观察之四十四 货币政策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12月24日召开2021年第四季度例会。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会议定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与逆周期调节相结合,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圈定了货币政策的重点方向。中国金融网影像中心图
为进一步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持续创新发展,近日,人民银行会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实时观察之十八 嘉兴银行发展的动力之源 创新,是红船精神的核心要义,也是嘉兴银行发展的动力之源。梳理嘉兴银行大事记,处处可见“首家”“首创”“探索”“新建”等字眼,彰显着该行创新的“速度与激情”。该行全面开启数字化战略转型,将自身发展优势与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深度融合,塑造有别于其他城商行的差异化业务。图/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 12月23日18时12分,我国在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02次飞行。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时观察之四十三 工行支持民企参与乡村振兴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发起“万企兴万村”行动,旨在为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民营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支持,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助推“万企兴万村”行动取得更大实效。截至9月末,工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近2.6万亿元。中国工商银行郑国华摄
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时观察之四十二 工商银行的智慧银行生态体系 工商银行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建设,历届领导都从全面实施智慧银行生态系统建设中倾情心血,金融科技始终被视为工行的核心竞争力和改革创新的驱动力。工行董事长陈四清提出,在当前形势下,要以“科技引领、创新赋能”为发展理念,倾力打造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工行”。中国工商银行郑国华摄
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时观察之四十一 工商银行成为稳定的安全银行 近年来,保证数据“安全”成为金融行业的当务之急,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更需要加强对数据、对信息的防护。对此,工商银行强调,要成为一家稳定可控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银行。在安全银行方面,工行系统可用性持续保持在99.99%以上。中国工商银行 王贺 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采取市场化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确定加大对制造业支持的政策举措,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
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时观察之三十六 邮储银行让信用变财富 邮储银行正在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加快科技赋能,积极构建“渠道+产品+平台+运营+风控”的全方位“三农”金融数字化发展架构,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让信用变财富,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中国金融网影像中心图
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时观察之三十一 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型 22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中国经济简报,报告指出,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型。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型,需要在几个方面促进经济再平衡,包括:经济增长从外需拉动转向内需拉动,从投资和工业主导转向更多依靠消费和服务业;鼓励市场和民营经济发挥更大作用,以及不断推动低碳经济。中国金融网影像中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