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保险业的主力营销渠道,保险销售人员规模已扩容至近千万人。然而,销售队伍越发庞大的背后,虚挂人力、套取费用、违规避税等行为备受诟病。5月13日,伴随着银保监会一纸通报的披露,2019年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数据清核结果正式揭晓,51家险企遭点名批评也意味着历时一年的保险代理人“清核”工程终于落下帷幕。不过这场被称作是史上最严的清虚计划并未完结,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2020年加强执业登记管理仍是代理人监管的主旋律之一,除了祭出通报批评,责令整改以儆效尤外,银保监会还将开展季度定期汇总和清核工作回头看检查等大招。
从严监管加码叠加车险市场低迷依旧,2000余家保险中介机构2019年的生存状况备受市场关注。虽然行业经营情况尚未可知,不过从新三板挂牌的保险中介机构年报中或可窥一二。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5月11日,23家挂牌新三板的保险中介机构中,17家披露了2019年成绩单,合计营收净利双双下降,其中,净利润同比缩水45.81%,累计仅赚1亿元。
尽管我国保险机构股东股权管理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股权违规问题仍是行业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5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独家获悉,为了解当前机构股东股权管理存在的问题,近日,银保监会开展保险机构股东股权管理情况调研,排查新形势下股东股权风险苗头和隐患。
继3月重疾险疾病定义大修版本问世后,险企设计产品时的另一大依据——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也迎新。5月7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2020版重疾表”)并在业内征求意见。与2013版相比,2020版重疾表新增了粤港澳大湾区多病种重疾表和两种老年人代表性重疾经验发生率参考表。那么,缘何新增两项专属重疾表标准?修订后又会对产品价格产生怎样的影响?
继年初国内合资寿险公司外资比例限制正式取消,友邦保险率先宣布将设立独资寿险公司之后,近日,又有外资机构拟全资控股旗下国内寿险公司,实现“独资化”。5月4日,汇丰控股旗下子公司宣布已与合作方达成协议,拟收购合资寿险公司汇丰人寿50%的股权,实现全资控股。事实上,随着国内金融对外开放政策的相继推出,外资机构入华提速,德国安联保险、英国标准人寿安本集团、美国安达保险、法国安盛保险等纷纷加码在华布局。未来“洋鲶鱼”加速入场将掀起怎样的波澜,外资险企市场份额低“魔咒”会否打破也成了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在“重振国寿”战略攻坚突破、结出硕果的奋斗征程中,中国人寿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央企责任和担当,积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用心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近期,中国人保集团在北京发布了2019年度经营业绩。作为人保集团旗下的核心子公司,人保寿险2019年业绩突出,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增强。在把握“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方面,公司认真践行“人民保险 服务人民”企业使命,积极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服务国家战略,助推脱贫攻坚,努力成为党和国家可以信赖的重要力量。
继太平保险集团与华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太平财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把握与华润集团的战略合作机遇,多领域、全维度地拓展合作深度与广度,携手共战疫情、促发展。
疫情之下,2019年刚入围“世界500强”的华夏保险开启了一个别样的“新纪元”。4月21日,一封华夏保险鼓励干部停薪留职自行创业的内部通知引发市场广泛讨论,更有业内人士质疑此举为“变相裁员”。事实上,对于华夏保险而言,降薪减员已非首次。去年开年,华夏保险减编减员控制薪酬的通知便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而鼓励干部停薪留职背后,华夏保险还面临经营承压、转型前路未卜等问题。同时,在保险行业回归保障的大趋势下,昔日万能险大户又“苗头”渐起。
就业是民生、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就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的明确要求。
近日,A股5家上市保险公司相继公布一季度保费数据。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一季度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481. 63亿元,同比增长4.07%。
为适应保险中介市场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保险代理人监管制度,银保监会起草了《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并于2018年7月13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