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金价一举突破 3000 美元关口,国内沪金期货主力合约也突破 700 元 / 克,这一强势攀升态势给银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2025 年的人民币汇率市场,是大国货币政策博弈的缩影。当央行用结构性工具对冲美元潮汐,当数字人民币悄然改变支付格局,中国正在书写新的货币叙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关乎汇率的短期波动,更决定着全球货币体...
2025 年货币政策的核心逻辑,是通过总量适度宽松与结构精准优化,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 “金融锚”。当 6.14 万亿元信贷增量与 12.4% 的普惠小微贷款增速相遇,当降准降息与科技创新再贷款形成共振,中国经济正在构...
2025年的券商合并浪潮,本质是一场“生存进化”的集体行动。当国泰海通以万亿规模问鼎行业,当湘财与大智慧试图复制“东方财富神话”,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图景——一个兼具国际竞争力与科技驱动力的投行新生态正在形成。
当 14 亿人的消费潜能与制度创新同频共振,中国经济正在书写新的增长模式。从 “有没有” 到 “好不好”,从 “物质消费” 到 “品质生活”,这场消费革命不仅关乎无数投诉的解决,更关乎经济增长逻辑的根本性转变。
当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试图重构全球贸易秩序时,其政策反噬效应正以超预期的烈度冲击美国经济。从科技巨头市值崩塌到制造业成本飙升,从通胀压力加剧到国际信誉折损,这场以“美国优先”为名的贸易战,最终成为一场自伤性极强的经济实验。
在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的 2025 年,“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全国金融系统以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 为主题,通过创新教育形式、强化风险防控、完善纠纷化解机制,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这场价值行动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守护,更是对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重构。
近年来,非法金融活动形式日益多样,不法分子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科技、云养殖”等新型概念,吸引公众参与非法集资、网络诈骗、金融传销等活动。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认清非法金融“新变种”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 “大力提振消费” 置于十大任务之首,安排 3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较 2024 年规模翻倍。这一决策标志着中国经济正经历从 “外需依赖” 到 “内需主导” 的历史性转折,其背后是对全球经济格局演变的主动应对,更是对高质量发展逻辑的深刻重构。
2025 年 3 月 12 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价值 260 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启动反制关税,以回应特朗普政府对全球钢铝产品加征 25% 关税的举措。这场跨大西洋贸易战的升级,不仅折射出欧美经济关系的裂痕,更标志着欧盟在战略自主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这场“甩包袱”运动终将写入中国金融史——它既是银行应对周期阵痛的无奈之举,更是倒逼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变革的转折点。当潮水退去,唯有那些真正构建起“风险-收益-成本”动态平衡能力的机构,才能穿越周期迷雾,成为下一阶段的领跑者。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2025 年 3 月 10 日,北京金融界迎来历史性时刻——北京农商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组成的"金刚组合"正式缔结战略联盟。这三家总资产近10万亿元的市属金融机构,以差异化定位形成互补优势,通过战略协同构建金融生态圈,不仅为首都经济注入新动能,更开创了"一个城市三家法人银行深度合作"的全新模式。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6日(星期四)下午3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以下为潘功胜行长的问答实录: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6日(星期四)下午3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以下为记者会部分图文实录。
由中国金融网联合人民币杂志、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银行网、金透社主办的第十九届 “中国金融品牌榜” 于 2025 年 3 月 6 日揭晓。作为中国金融业最具权威性的年度评选活动之一,本届榜单通过社会责任、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四大维度的价值评估,为行业树立了服务实体经济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