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首次降准在首日落地。中国人民银行1月1日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于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布置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2020年3月1日至8月31日,借款人可与银行平等协商,将贷款利率“换锚”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或固定利率。这将扩大LPR应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助于推动和深化利率市场化。
2020年金融科技如何走?央行给出了引导金融机构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金融App备案全覆盖等六大重点发展方向。据12月30日央行官网消息,在日前召开的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会议上,央行强调2020年要坚持发展与监管“两手抓”,持续推动金融科技行稳致远。
继新发放的贷款顺利“换锚”后,存量贷款定价基准也将迎来转换。中国人民银行28日发布公告,自明年3月起,开始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存量贷款定价基准为啥要换?如何换?存量房贷怎么换?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一一进行了解答。
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日前在四川成都举行。三国领导人同意,将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成果的基础上,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力争达成全面、高质量、互惠且具有自身价值的自贸协定。
12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0325亿美元,较2019年6月末增长345亿美元,增幅1.7%。相关人士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持续扩大开放,外债总规模增长是一个正常现象,应理性看待外债余额突破2万亿美元。整体来看,当前外债存量结构合理,结构持续优化,外债主要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是推动同业业务创新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同时也是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易发多发的领域之一,自然也就是风险监管的重点领域之一。已有不少分析人士预计,此前资产规模快速膨胀的中小银行将面临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总体上看,这既是同业业务发展最坏的时代,也是同业业务发展最好的时代,更是同业业务转型升级的难得窗口期,中小商业银行中谁能够实现同业业务规范发展的率先突围,将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到重要的战略制高点。
年内资金面进一步宽松,银行间市场隔夜资金利率已经跌破1%,步入年末“0时代”。昨日,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下行至0.93%,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报0.94%,这是自今年7月份以来,隔夜利率创下的新低。与此同时,DR007加权平均利率也已降至年内最低点,利率水平在1.4%左右。
2019年即将落幕,受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美国经济虽维持扩张但增长放缓。企业投资下滑、制造业萎缩,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受到打压,2020年将经历更多考验。
在推进普惠金融过程中,部分企业获得感不强,这一痛点的存在,固然与政策传导机制不畅、落地不力等问题有关,与银行保险机构供给不到位有关,但也与部分企业对金融政策和产品服务不够了解,甚至存在误解有关。
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肆虐与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相互叠加,给美国和全球经济前景蒙上阴影。随着美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下行压力增加,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一改此前的“加息”和“缩表”政策,进行了10年来首度降息和7年来首度扩表,使2019年成为美联储政策的“转折之年”。
总体来说: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银行用户的行为也有新的变化, 2019年用户投资理财和借贷上变得谨慎,偏好简单易懂的低风险理财产品。支付方式更加多元,但一线城市与下沉地区、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出现分化。手机银行App成为银行接触客户的最主要渠道,但线下门店在功能性和情感性方面依然有很强的吸引力。信用卡还款方面,平台的用户体验甚至比是否免手续费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