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统计,2024年3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89.15万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439.52万亿元,同比增长7.3%;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14.64万亿元,同比增长8.7%;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35.0万亿元,同比增长18.3%。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便利跨国公司资金归集使用,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海南、陕西、宁波、青岛和深圳等10省市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
2024年12月15-16日,中美金融工作组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第七次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和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奈曼共同主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以及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部门参会。
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部署,研究明确贯彻落实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会议,各党委成员出席会议。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7.1%。狭义货币(M1)余额65.09万亿元,同比下降3.7%。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前十一个月净投放现金1.07万亿元。
初步统计,2024年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1.69万亿元,同比增长7.4%;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35万亿元,同比下降21.5%;委托贷款余额为11.21万亿元,同比下降0.5%;信托贷款余额为4.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8%;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29万亿元,同比下降14.4%;企业债券余额为32.28万亿元,同比增长2.5%;政府债券余额为79.33万亿元,同比增长15.2%;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67万亿元,同比增长2.6%。
初步统计,2024年前十一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2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21万亿元,同比少增4.91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241亿元,同比多减167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558亿元,同比多减80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826亿元,同比多增259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964亿元,同比多减204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93万亿元,同比多25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9.54万亿元,同比多866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416亿元,同比少5007亿元。
2024年12月11-12日,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南非在约翰内斯堡召开任期内首次G20财政和央行副手会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出席会议并发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证监会、国家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024年12月8-1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分别会见了来京出席“1+10”对话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卡斯滕斯、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诺特、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等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就中国和全球经济形势、中国与有关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参加会见。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定》已经2024年9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第8次行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